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1年3月16日,今天是我第四次到巴桑家。这个家不大,在唐加乡东布岗村三组,房子就在路边,一层平房带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小院,门头上悬挂的国旗在风中飘扬着。巴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已经脱贫),68岁了,一人独居。去年6月,我到东布岗驻村调研,他是我走访的第一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俩便结下了缘。
图为施勇君走村入户来到巴桑家。
刚到院门口,巴桑就闻声而出,一路小跑,一把拉住我的手,直往他额头上放,半弯着腰。两个多月未见,巴桑看上去更精神了。院子里也多了个小小的塑料薄膜大棚。巴桑没等我问,就直接把我拉到大棚前,告诉我这是他自己弄的,试着种了点蔬菜,结果长势还不错。巴桑挺得意的吐了吐舌头,“那次你来,说我院子有点乱,我老汉觉得难为情,就想着收拾收拾。”我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不仅院子,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的。迎面的藏式茶几上,放满了零食、啤酒、奶茶等,感觉还在藏历新年里。柜子上,两样熟悉的东西放在了显著位置。一个是去年我给他拍的照片,一个是雨花石摆件,是去年他作为村里的代表参加农牧民群众看南京时,我送给他的。
图为墨竹县自然风光。
驻村工作队的尼央告诉我,巴桑现在可是村里的名人了,见人就说他去南京看到的。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拉萨,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乘了地铁,第一次住了酒店,第一次看到了以前电视里才可能看到的。村里还专门召集村民开大会,让巴桑说说南京看到的那些新鲜事儿。
巴桑拉我坐下,一谈起南京,话匣子就打开了,每说几句总不忘说,“共产党好啊,政策好啊。南京好,你们援藏好!我们心里都记着呢,老汉我幸福着呢!突吉切,突吉切!(藏语感谢的意思)”
我握着他的手插话道,“我上个月去北京了,我们南京援藏拿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大奖”巴桑立马激动起来,又是把我手往额头上按,又是站起来给我杯子里倒酥油茶,兴奋得不知道说啥,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我。那一刻,他眼睛充满了光。
图为南京保利大剧院亮起灯光秀。
春耕春播开始了,今天小组里自发组织了开耕仪式。巴桑带我过去看看,组里的老百姓大多认识我,热情跟我打招呼。一排十来辆插着鲜艳五星红旗、系着洁白哈达的拖拉机和耕犁,停在田头准备就绪。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举起手中的“切玛”、青稞酒、人参果为犁手们唱歌敬酒,在一阵阵祝福歌声中,铁犁翻开土地,散发出泥土的芬芳,村民们向土地洒下了种子,并将手中的糌粑洒向空中,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为2021年3月16日墨竹工卡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仪式。
种子一行行地洒下。那是希望的种子!巴桑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前几天下了两场雪,好的很!”说话间,不远处又传来歌舞声,阿佳们已欢快地跳起了锅庄。放眼望去,欢快身影的背后,拉萨河水淌淌流过,山顶的雪尚未融化,在阳光斜射下,山河变得更加壮阔……
进藏一年半了,这样的走访,这样的场景,我和我们南京工作组的同事,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每次都难以忘怀。难以忘怀的是高原淬炼出的情怀。
图为2019年11月8日首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启动仪式。
离家远了,离国更近了,激发了我们内心的家国情怀;深入农牧区,走村入户,海拔高了,却更接地气了,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民生情怀。我们常说“把援藏当做在藏干”,就是情怀面前的责任担当,援藏是情怀,在藏是感情。这一年半,我们的团队几乎走遍了墨竹的所有的村子,到过海拔5000米以上的牧场、幼儿园、矿山,走访过上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包过乡、驻过村、结过对子。
图为墨竹溪桥工程。
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新闻小特写,标题就是《建桥》,讲述了我们开展溪桥工程的调研、决策和建设的过程,里面有一句“援藏,缝好里子更重要”,道出了援藏的关键所在。西藏日报发表评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点赞我们的“一座溪桥”,那是“暖心桥”、“连心桥”、“团结桥”。
这只是我们民生援藏的一个侧影。一年半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还开展了“一个特训营”、“一个南京班”、“一个产业园”、“一个样本村”,“一个墨竹周”等多个特色工作。每一个“一”都不是“一”本身,而是“一”与“N”的关系,以点带面的关系,这个“N”就是民生援藏、就业援藏、教育援藏、产业援藏、党建援藏和交往交流交融等。
图为2019年11月8日,在南京市组织第一届格桑花开墨竹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
图为第二届墨竹工卡县农牧民看南京活动合影。
从时间上来说,我们第九批援藏,半程已过,但援藏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接过前面的接力棒,后面也会有人从我们手上接过接力棒,一批接着一批干。
图为2021年2月 南京援助墨竹工卡县工作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第九批组长施勇君与奖牌合影。
三年援藏行,一生高原情。援藏,给我们带来的也已不仅仅是情,情怀和和感情早已温润心田。援藏,更点燃了我们的人生之光,让我们有了“有光的故事”。这光,来自高山河谷,来自田间地头,来自藏族同胞纯朴的笑脸与真诚的目光,更来自高原上随处可见的那一抹中国红!都说,眼里有光,心中便有梦。但我们还想说,腿脚沾泥,前行更有光!山河远阔,逐光而行,用脚丈量,用心度量,南京援藏人永远在路上……(施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