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光明网图片库

第四届优秀奖作品:四川成都彭镇百年的观音阁茶馆

第四届优秀奖作品:四川成都彭镇百年的观音阁茶馆

  茶馆的门脸虽不起眼,确是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依然是顾客盈门。

  成都人爱喝茶,喝茶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观音阁是个历史不短的老茶馆,300多平米的老式穿斗房,阳光从狭小的天井和屋顶的亮瓦照射进来,洒在灰色的老虎灶、泥巴地上别有一番意境。脚下凸凹的"干脚泥"。这是典型的川西坝子建筑风格。听说这栋建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墙皮有些剥落,文革时期痕迹依然可见,经过了这么多年,看得见的是残破墙面上红色语录,看不到的是留在一代人心里的印记。

  在观音阁要一杯茶,看看满屋子一桌一桌座无虚席的茶客,你会发现到这里来的几乎全部是老年人。他们随意依卧,粗茶汗烟打发时光,铜壶煮趣,谈天说地"摆乌龙"。关于观音阁名号的由来有传说,大致是说观音菩萨保佑这块宝地。究竟是否属实却也无人考证。

  老板李强48岁,20年前从母亲手里接过这间茶馆。说起茶馆观音阁他有说不完的话。李强对老年人有近乎痴迷的关注,他熟悉老年人的举手投足,嗜好习惯,更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老年人喜欢清静,他就把茶馆赚钱的麻将桌撤掉。老人喝茶习惯把水洒在地上,烟巴随意丢在地上,他就不装饰地面,保留着原始的"干脚泥"地面,随时打扫倒也方便。茶馆里的竹椅尽量用宽且软的,李强怕老人坐久了不舒服。

  茶馆每天凌晨四点就开门准备,因为老年人起得早,喜欢喝早茶,早早就在茶馆门口等着。大部分茶客在这里喝了几十年的茶,对茶馆的感情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家。李强熟悉来这里的每一个茶客。茶客们亲切的叫李强"眼镜"。(李强衣着朴素,鼻梁上的那副黑框近视眼镜看上去也有年头了)有个姓毛的老人89岁,得了老年症,走丢了,记不得自己家住哪里,说不出自己的姓名,记不得家人,却唯独记得观音阁。记得"眼镜"。

  87岁的周大爷,一辈子在茶馆喝茶,现在老伴跟孩子们搬到新建的小区生活,他离不开这里,每天和老哥几个来观音阁喝茶摆乌龙是他的牵挂。

  钟大爷91岁,年轻时在成都工作。退休后回家种田。身体很好。每天来茶馆要步行20多分钟,他喜欢喝早茶,每天必来,从无间断。

  像周大爷、钟大爷这样的茶客很多。来观音阁喝茶的老人百年后,他的家人在送葬前会带他来茶馆,李强在门前给他们摆上竹椅沏杯茶,放一挂鞭炮为老人送行。很多茶客几十年如一日来茶馆。茶馆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生活里的白开水,虽平淡却每日离不开。

  观音阁茶馆一年365天不关张,每逢农历大年初一,早来的茶客,李强会免费为他们沏茶、放青果。平时老板两口子忙里忙外,每位茶客只收一元钱,还有的自带茶叶,只收5毛钱,还有一位茶客,李强常年不收他的茶钱,他生活困难,每天只吃两顿饭。

  2010年李强收留了一个40岁的智障孤儿,智商相当于一个5岁儿童,现在他每天能帮茶馆扫扫卫生,给茶客沏沏水,大家都叫他老七,跟老板一起吃住,感情很好,像一家人。茶馆利润不高,也很辛苦,有时李强的媳妇"青妹"忙累了会发发牢骚,李强的就哄他说,假如有一天你在成都或者外地什么地方,能听到一个老人喊你"青妹",你是不是太幸福了。

  为了这些喜欢来这里喝茶的老人,李强两口子愿意坚持做下去。现在经济社会,一切以经济来衡量,以价值来判断,李强要怎样去坚持?能坚持(李彬摄/光明图片)

[责任编辑:赵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