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百年来,纤夫们生活在峡江上,艰苦的环境让他们不得不进行群体劳作。 三峡的纤夫是一道古朴的风景,在峡江上为求生存,他们用汗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一条船上,有摇桨的,撑篙的、掌舵的,少则十几人,大船多则上百人。大凡看见过纤夫们在江边拉纤无不被他们那种辛苦的工作精神所感染和忘怀,更让人们难忘的还有三峡上纤夫们的号子声。
粗犷的川江号子有着“长江文化活化石”之称,川江号子在纤夫与险滩急流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川江号子是沿江而下,见景生情,随意填词,所唱的均与民间传说和两岸风物有关。一般说来,川江号子可分为平滩号子、下滩号子、抢滩号子三种。拉纤时光着背、躬着腰,肩背上勒着粗粗的麻绳,或光脚或着草鞋,在岸边一步一步吃力的向前走着,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艰辛,汗水和着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刻划出一道道沧桑,在这个群体中,是不分民族,不分习俗的,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种力量,更是三峡的一种精神。 (李宝洋摄/光明图片)
本网凡注明“来源:光明图片”的新闻,版权均属光明图片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责任编辑:孙佳涵]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