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新闻图片库
光明图片 > 百姓故事摄影大赛> 第三届百姓故事摄影大赛> 作品展示
【图片故事】地下矿工的“坚守”与“感动”

 

  井下配备了移动信号,省级劳模尹忠宝作业长在和同事高兴地观看同事家人发过来的刚刚出生孙子的照片。

  在济南近郊地下深处有一群人这样的劳动者,头顶没有蓝天白云,身边没有花草树木,身处黑暗的环境,一年四季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双休日都要坚守一线,他们就是工作在地下矿井里默默奉献着的一线矿工。

  每天早上7点,矿工们换好工装乘坐2.25米绞车直通地下作业区。井下铁矿石岩层开凿出的巷道高约6米,很是宽敞。巷道里铁轨密布,有很多运送矿石的小型火车(电机车)。据采矿副主任王绪亚介绍,一列车能加挂16个矿车,每个矿车一次能装载近3吨的铁矿石,每班大约运送到地面铁矿石2000多吨,每天带班主任都要下井巡查,一天下来需要在巷道里走十几公里。

  行走在地下-360米深处,一阵阵清风扑面而来,“为保证地下空气质量,我们通过地面风机设备,将风送到需要的地方,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井下的温度差不大是恒温的,可谓冬暖夏凉。下面还可以打电话,休息的时候可以上上网,目前配备了移动信号,有些地方信号覆盖比上面都好。”王绪亚笑着答道。

  巷道里,现代化的大型铲运车正在作业,矿工们在灯光的照射下掘进。据采矿车间主任赵正伟道:“过去我们矿井有三件宝:扒子、簸箕、破棉袄,现在工作条件好了,各种机械化开采设备早已替代了过去的手刨肩挑,效率大大提升,矿工的劳动环境也改善了很多。”

  中午11点半,矿工们回到矿房休息吃饭。矿上为矿工提供统一配送的免费午餐,每个矿房里还配有微波炉和电磁炉可以加热饭菜。在地下-360米水平休息室,矿工们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聊着家常,传递着大家庭的温暖。

  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开采于1966年,前身是张马屯铁矿,至今该铁矿每年精矿粉的开采量仍保持在18万吨。今后持续可采矿量大约600多万吨,是目前国内离省会城市最近的矿井。(李建辉摄/光明图片)

[责任编辑:包彦哲]

搜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官方微博|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京网文[2011]0034-011号 京ICP证101021号 京公网安110402440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